補助業界開發國際市場計畫(國貿補助案)過件的四大因素 – 鑑往知來阿
補助業界開發國際市場計畫(國貿補助案)過件因素有哪些?

國貿補助案過件因素1:公司規模大、營收規模更大
政府部門也是有KPI的~
近三年,每年國貿補助案整體經費約新台幣1.1~1.4億。倘若我們以納稅人的角度來看,「當政府花新台幣1億元,你期望創造2億的經濟效果,還是創造3億的效果?」相信每個人都希望經濟效益越大越好!
因此,先撇開行業別的差異性,單就上表來看兩家公司營收規模相差10倍的案例。當政府分別補助500萬元,儘管兩家公司的營收都成長,而且乙公司的營收成長更達100%!但是,創造的總效益來說,乙公司只增加5千萬,可能只會增加2個就業機會;然而,甲公司創造2億的增幅,並增加3~4個就業機會。
由此可見,大公司申請國貿補助確實較有先天優勢。因為,一家大公司對國貿局的年度KPI肯定非常有幫助!
換作計畫書撰寫上,其實顧問公司所花費的心力相對小!因為,重點是申請的公司對國貿局來說是一塊超大的牛排!!不給他過,要給誰過?
國貿補助案過件因素2:產業效益大/母雞帶小雞

台中有一家木工機械廠,資本額沒有破億,卻也連續兩年獲得補助。同時,也年年受國貿局邀請在說明會上分享。
就木工機械的消費客群來說,他們喜歡現場看、再比較。所以,機器必須運到海外、租場地舉辦1~2個月的展示活動。
另外,木工加工機械分成許多單機型式,若以家具生產線來說,國內少有公司有能力提供完整的產線機械給買主。但是,個別廠商前往國外辦展,在缺乏完整產線架構的狀況下,很難邀請買主到現場參觀。所以,他們以自己的產品為主題外,也整合上下游的廠商組成團隊,一同前往海外銷售;當他的上下游廠商賣得好,也會帶動他的產品銷售成績。無形中發揮了「母雞帶小雞的產業效益」。
國貿補助案過件因素3:創新性夠強
近年兩年都有超小資本額的申請企業獲得高額的國貿補助,這種以小搏大的計畫都需要具備非常特別的創新性。
比起一般企業申請國貿補助來加強自身的海外行銷預算,有少數企業則是透過建立「平台」吸納許多企業加入,由其統合對外行銷,將客流量導入平台內,使平台內的企業會員受益。
國貿補助案過件因素4:邏輯合理又清晰

但是,並不是每家企業都是家大業大!當我們沒有這項優勢時,更是需要比較花時間把優勢呈現出來、並能讓委員瞭解、接受,才有可能過件。
以台中某專門生產廚房設備的企業為例,這家公司年年受國貿局邀請在說明會上分享。雖然,這家公司的資本額、營收規模非常大,但行銷作法及邏輯上非常清楚。堪稱是國貿補助裡的典範與資優生!
廚房設備在台灣的銷售模式多半以經銷商及實體門市為主。以產品售價來說,是台灣大部分家庭能負擔的產品。但是,當他們要進入東協市場時,發現產品售價在當地屬精品的等級!因此,通路佈建上採取台灣略有差異的方式進行。
通路方面,在當地重要街道也擁有門市外,更進駐百貨公司;並定期舉辦活動,歡迎當地潛在消費者參加廚房料理,並親身體驗廚房設備的魅力。廣告方面,爭取百貨雜誌曝光、電台廣告、T-bar及公車車身廣告。
舉體來說,其計畫之邏輯與清晰度展現於:
第一,既然要進駐百貨公司,經費編列百貨雜誌及其他相關雜誌曝光就具備合理性。有些廠商申請國貿補助時,廣告模式最常被評審打槍的狀況就是:目標客群和廣告的模式關聯性小。
第二,符合當地的市場銷售型式。國貿局近年非常重視東南亞市場,但你會發現當地受歡迎廣告的型式屬於台灣10年前的廣告模式。所以,我們必須採用當地的方式進入市場。舉例來說,郵購依然是能接近消費者的最佳方式;公車依然是當地重要的交通工具,故車身廣告也非常受歡迎。
除了專案執行上需要「邏輯合理又清晰」外,計畫書、簡報資料的編排也須合乎邏輯。常見顧問公司資料整理沒有頭緒,導致資料不清楚、簡報也不清楚、簡報不清楚、簡報人看不懂、簡報人說不清楚、評審就不清楚,評審不清楚就很難過件!
其實,並不是所有的因素都需要具備才能獲得國貿補助。而是需要觀察歷年的補助案件,來瞭解我們面對什麼樣的「前輩」,再來針對補助業界開發國際市場計畫作計畫擬定。
雖然,我們曾在其他文章裡提過,如先前有相似的產品已經申請補助,我們要獲得補助較為困難。但,並不代表就不適合申請。其實,我們認為補助業界開發國際市場計畫也促進業者思考、尋求更好的行銷方式,進而使自己在國際貿易中脫穎而出。因此,這是一個具有正向循環的補助計畫。